佛法实际上是最辩证之法,是哲学之法,它讲的全部都是一分为二,是唯物主义观,看一个事情要看它的两面,把这个人看好了,也要看到他的缺点,把这个人看得不好了,也要看到他的优点,这叫中观,这叫不着空、不着有。
佛教导我们要中观,就是不管发生什么事要在当中来看事情,孔老夫子叫我们要学会中庸,一个成功的人一定要懂得中庸,什么事情做得不要太绝,不要太松,也不要太紧。
一个人很努力,但也要防止自己执著。大家抢功德做,但是太执著,功德就会有漏。师父跟大家讲,要中观中道,才叫正精进。 举个简单例子,老年人要做功德,尽量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,如果你跟老年人抢这些功德,你就偏离了中观中道。
什么事情都要适中,所以佛法说“中庸之道”。
要学中观的思维。什么叫中观?什么事情放在当中去观察、去看,这叫中观的思维。
因为你中观,不会偏于空,你中观,不会偏于有。
佛法中讲了最重要的两点,一个叫中观,一个叫唯识。
唯识是唯有意识。
中观就是什么事情都放在当中去看,中观不在内,不在外。
断见就是把自己的见闻所知全部断掉,没有了,你才能中性,你才能中观,看到东西说没有看到,那就叫断见。
在常见和断见中,就叫做中观。经常看见很多事情,根本不往心里去,似乎我什么都没有看见,一左一右,到了最后,你看见又没有看见,没看见又似看见。
看见了,我认为没有看见,知道的事情,我不认为它是现实,而是虚幻的,所以,我才会有中见开始,用现代学佛人的话说,就是唯物辩证法。
做人也是,明明知道他在搞你,对你不好,你也不要去搞他,但是要让他知道,我也不是好惹的,要中庸啊。
学佛做人要懂得调节,中庸就是要调节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灵,不要让心太难过,不要让心太烦恼,不要让心太悲伤,也不要让它太开心,更不要让它太“骨头轻”。
我们心中对人间的事物都要中观。中观就是在当中看,不要看偏。这个人这么讨厌,不过他也有好的地方。
心胸坦荡,看人间的事物你用中观看你就会产生智慧,一个心胸坦荡的人,看人间的什么事情都会有智慧。
我们对人间的事物,要学会中观地思维。
中观,就是不要把世界上的事情都弄得都是空的。
中观就是说不要偏于空,也不能偏于有,在有和空当中,那就是不偏不倚。
人只有懂得不执空,也不执有——中观。
举个例子,今天你们拥有的家庭,百年之后这个家庭就没了,“我不执著这个家庭,但是我也不执著以后这个家庭没了,来不及把这个家庭就破坏掉”,这个就是“中观”。
中观正见很重要。看什么东西要中观,看这个人有点缺点,但是总的来讲他品质很好,他道德不错,这叫“中观正见”。
这个人是有点毛病,毛病来的时候很讨厌,但是他本性还很好,而且他学佛,应该保留他的慧命——中观正见。
所以见道,根本智是什么?佛法最根本的智慧就是中观。
我们在这个世界上,如果用中观来看待一切事物,我们的心就是非常好的态度,为什么?心态正常。
这个人做得很好,我们考虑到他也还有不足之处,希望他能够改变得更好,是不是有一种精进力出现了?什么事情把它看成中观,不空也非有。
我今天看这件事情,中观中道,总是有的,完全把它看成有,它又没有。所以好像看上去是空的,其实好像它又是有的,这就是即空即有。
返回上一篇
前往下一篇
返回【佛学美图专题】
《初学答疑群》扫码进入
《Whatsapp学习群》<<<点击进入如微信点开,选择右上角“浏览其中打开”
【最新发布】提取群-非法布施欢迎愿意遵守群规的师兄
《每周四,日19点周四早6:20周六13点共修》
--- 以上内容排版、视听资料处理等如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,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和护法菩萨原谅!请各位师兄原谅!
免费在线答疑 + 入群学习
任何关于命运、事业、情感、疾病、风水、奇怪的梦境等疑难杂症,我们都能帮您一一化解
不花钱、不求人,我们自己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!!给您一次重生的机会!
防失联、更多精彩【点击】下图
防失联【点下图】安装APP苹果|离线|安卓
【点击下图】进入【资料大全】
|